十月二十日,戊戌月,丙申日,宜祭祀、嫁娶、出行,大利东方。这是周天元最终选择的黄道吉日,李信将在这一天带着使团出发前往神都。
整个使团包含近百人的西州节度使府各级官吏随员、八百余啸风将士、五百多随军民夫、六百多行商、一百五十多的西州学子,规模超出两千,一大清早就在东门外列队集合。
他们不单单只是带着任务与使命踏上东归之路,去神州大地见识那些从未见识过的繁华,更是带着西州数百万军民的忠诚与希望回到故乡,是西州年轻一代的寻根之旅,是西州全体百姓的帝国梦。
西州这些年坚持得很苦,虽然几乎每次在与外族的冲突中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西州的人口几乎是一直与十年前持平,没有太大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西州能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去,无数西州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像啸风营这样的几支绝对精锐外,西州军地平均年龄甚至接近四十,并不是西州的年轻人怕死不愿当兵,而是年轻一代血洒沙场后,他们的父辈又拿起了保卫西州的刀枪。
但即便是这样西州仍然矗立在这里。
得知使团启程的消息,无数西州百姓赶到西州城的东门外,为使团送行。
西州府衙准备了隆重的送行仪式。
先是节度使郭雄,亲自将代表西州的大旗交到李信手上,让骑士扛着大旗飞奔全场,象征着西州永远不倒的精神。
接着是军师周天元,把西州一府五县的地图、近十年西州与异族的战事的军志捧了上来,其上记载着一场场的战斗,一个个牺牲的西州将士名单,象征着西州为帝国坚守西陲的牺牲与付出。
最后则是太守郭开带来的西州人口、田耕、税赋的大计,象征西州永远是帝国制下的西州,西州的百姓永远是帝国制下的百姓。
郭开甚至老泪纵横的请求李信,去到他的故乡的时候,带一把家乡的泥土回来,让李信这样的军中骁将也眼圈通红,难以平静。
“汝等具为少年,当锐意进取,不坠我西州威名,不负我西州父老期盼,要牢记国既不国,家何能存,不忘帝国子民身份,不忘炎黄子孙的身份,出发!”郭雄大声说道。
“吾等,铭记大人教导,至死不敢忘记。”在李信的带领下,啸风营的将士们及使团其他人皆拜倒在地,向节度使大人辞行,向西州父老辞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西州人本来大多是六郡良家子出身,现在大声唱着祖先留下来的《无衣》,踏上了征途。
大队人马向东缓缓而去,送行的人却久久不愿离开,直到队伍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才各自散去,嘴里也哼唱着《无衣》。
如此规模的使团队伍,走得并不快,直至午饭时也只走出不到30里,大队人马便停下来准备埋锅造饭,场面有些混乱,众人还未从刚才的送行的场面中完全解脱出来,尤其是那些西州书院的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甚至为神都士林何等兴盛争吵不休。
倒是那些民夫与商队的随行人员都颇懂规矩,前者有随军的经验,后者则大多走南闯北知道长途跋涉的艰难,基本都是在一边吃饭,一边恢复体力,说话时也绝不高声喧哗。
但李信看了仍不由摇头,千般准备仍然难免疏漏,就如这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