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衍江湖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帝京风云第十四章西北天宝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是那位西北王再此,听到这句闲散亲王,估计是怕会笑出声来。

    虽然不敢说对于这位靖王殿下有多少了解,但是因为庄妃的关系。

    双方已经合作十年时间,莫不是以为庄妃一句话,就能够让庄家上下放下手头的事,门客尽皆前往极北之地猎狐?

    一件火狐之裘,就因为这位靖王殿下需要,从接到消息,到功成八百里加急送往帝京,为的就是庄妃的突发奇想?

    不!是为了报恩!

    大衍王朝承平日久,昔年大衍王朝武风盛行,所谓士大夫,不过是武将勋贵门下幕僚。

    那真是一个文人称武将为先生的年代,开国靠武将,治国需文臣。两百余年的时间,文官集团虽然派系林立,但是对于武将集团却一致的排斥。

    从独占鳌头到分庭抗礼,从能抗衡一二到任人宰割。那些文官眼里只有帝京城的繁华盛景,只有对于权力的熏心。

    可曾还有人记得西北塞外,独对大乾王朝的六十万子弟兵?

    军饷年年递减,论起杀敌立功,西北王自然不惧所谓的士大夫们,但是要说这拿起笔杆子写那杀人诛心之语,十个西北王捆在一起也算不得什么高手。

    庄家两百余年坐镇西北塞外,苦寒之地如今也成了家了。习惯了这黄沙漫天的西北,对于那阴雨绵绵的江南反而没什么念想。

    虽说祖地是江南人士,两百多年子嗣绵延,也不会有庄家儿郎想着回去,只是近些年来边军军饷实在是入不敷出,西北王甚至自己还要补贴进去不少。

    二郎们拴着脑袋拼命,不能让将士们,热了铁血上战场,又冷着心肠归故里。

    大乾王朝当朝帝王,国内外皆称雄主。厉兵秣马,虽然不曾发动什么国战,但是边境摩擦一日未止,双方互为磨刀。

    大丈夫提三尺刀,建不世功。麾下儿郎们自然都是两杆枪都好使的真汉子,但是朝廷削减军饷的这些年,西北王真心的感觉到日子愈加艰难了。

    而正是这位靖王殿下,不仅仅解决了困扰西北王的财政赤字,更是让西北王的墨魇铁骑数量一增在增。

    军中善战之士不少,但是说到战力第一的,在这个时代还是重骑兵。人马皆披甲,冲锋之时如山呼海啸,但是一名墨魇铁骑,不说造价高昂的兵器甲胄、雄健战马。

    光光是辅马就要按照一比四的比例,如果说两万的墨魇骑军的军费换成轻骑,足可十万。

    而这一切,皆是年幼时的靖王殿下,一手操持。

    十年前,第一次进京述职时见到那个神采奕奕的孩子,谁能想到竟有这样的本事。两百年的江河日下,十年时间便足可在八大世家中独占鳌头。

    这怎么能让庄家家主,时任西北军主帅武安公庄年再把他当做一个稚童,何况自己知道的仅仅是靖王殿下的圈钱之能,不经意间也听秦舒提起过,江湖之中也有落子。

    虽然说的风轻云淡的是一手闲棋,但是当年打造西北之地不也是说的闲棋一手。

    西北塞外,如今真的算得上是商贸重地,来往的商贾交的过路费,都够西北王笑上好一阵子。

    只是苦了年轻一辈的庄家子弟了,本来是以武传家的武将世家,听说那天宝坊的主人是个读书人,那些奇妙物件都是书中琢磨出来的。

    这让一直以来对于囊中羞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