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五、一见良翰误终身【求月票!】 (2/6)
p; 但她们和街上行人们见到欧阳戎的装扮,大多以为他是州学读书的监生,或是匡庐山内某座小书院的学生。
至于更多的细节,就再难看出了。
人之一世,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熟悉的街角经常碰见,擦肩而过,记住了脸庞,却从未打过交道,到后来某一天,见不到了,不知去向,也始终不知底细。
大伙都在忙碌自己的事。
或许正如裴十三娘所言,男儿脸俊面白,确实难以将他“高看”,不令人浮想联翩就够不错了。
另外,浔阳城内,见过刺史欧阳良翰真容的人并不算很多。
并不是这位年轻刺史不够平易近人。
这个时代又没什么大荧幕啥的,哪怕有大场合能见到,大伙只能用肉眼去瞧。
若是上一次东林大佛庆功大典没有临时解散,而是照常进行,倒是能让不少浔阳百姓瞧清楚这位名震江州的年轻刺史尊容……
除此之外,对于这种大贵人大官人,在浔阳百姓间就只能是口口相传的相貌特征了。
欧阳良翰上任之初,倒是有不少从江州大堂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说这位长官是个俊郎君。
但市井百姓们茶余饭后聊天时,除花痴小娘、懵懂少女外,大多当它有两三分夸大。
而且,但凡是有点排场的出行,欧阳戎大多是低调坐在马车内,很少去骑高头大马张扬过街。
但并不意味着他脱离了市井百姓。
饼香面香与鸡鸭臭味交融的长街上,欧阳戎咀嚼新鲜烙饼,默默前进。
每日东市的肉价、米价、盐价,还有西市布料价、金银价,他都了如指掌,比大多数浔阳百姓知道的全面。
像此刻这样,欧阳戎早上一有时间经过,都会逛一逛,或摊前停步,问一问。
“明府,您来了!今日有早。”
江州大堂,已有上早班的官员来回忙碌。
欧阳戎刚迈步进门,燕六郎就迎了上来。
燕六郎探头瞧了瞧欧阳戎背后,发现他是孤身一人,也没意外。
蓝衣捕头抱拳禀告:
“明府,李鱼、方抑武求见,他们说,是十三娘让他们来的,您吩咐过。”
“带去正堂,本官换身衣服,六郎每天这么早来,辛苦了。”
欧阳戎路过燕六郎身边,把额外多买的那块油麻饼塞进他怀中,飘洒而去。
燕六郎忍不住看了看自家明府背影,咧嘴笑了下,剥开油纸,啃起热饼,小跑跟上。
其实对于欧阳戎为官风格的转变,一直跟在身边的燕六郎,感受才最为明显。
记得在龙城的时候,明府风格大刀阔斧,事必亲为,喜欢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经常就地视察,在龙城百姓面前露面,嗯,收了不知多少腌萝卜。
那时候,龙城百姓们还给明府取了“萝卜县令”的外号。
可来到了浔阳城,明府却突然换了另一种风格,像是整个沉浸下来了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