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收起天下已平的错觉。这场战斗,就是我大顺的立国之战,也是生死之战,如果我军不能在清军入关前获胜,则清军可以凭借骑兵的高机动力匀速扫平京畿,明朝的残余势力恐怕也会趁机抬头重新反叛,到那时,我们将面临比崇祯中期官兵围剿更大的困境。”
李自成深刻地明白,当攻下顺天府的时候,他们就再也不是四处流窜的农民军或者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了。他们是新的政权,新的王朝,意味着他将与这片大地上所有其他势力为敌,要么大顺在血海中幸存下来建立新东亚秩序,要么大顺与他的战败一同毁于战火。
战前会议结束后,大顺部将也陆续撤出被临时设为北直隶战区指挥部的武英殿,只留下永昌皇帝一人。李自成望向被扔到角落的永乐皇帝画像,自言自语道:“本以为战火可以结束,没想到成为皇帝后思考的事务却更多了,面对的战争也更剧烈了。永乐皇帝,当你还是燕王镇守此处的时候,可曾思考过自己将弑君篡位,谋划天下呢?”
李自成躺在椅子上,几天的疲惫竟令他昏昏睡去,直到军师顾君恩将他推醒,他才发现已经接近寅时黎明将至。
顾君恩启奏道:“抱歉臣惊扰陛下睡眠,但河南方面来信,我认为不可不让陛下决断。”说罢,顾君恩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交予李自成。
李自成边看密信边问顾君恩:“你来之前已经看过了?”
“实在是情况紧急,臣不得不贸然拆封。”
“无妨,看来河南是难以在我凯旋之前平定了,交代给河南军队,可以撤退回许昌暂避锋芒,张献忠不是正在那里和明军残部交战吗?等到他们两军分出胜负后再介入也不迟,千万不能因为贪图一时土地得失而失了大局。”李自成交待着他离开顺天府后南部战区的作战计划。突然,他读到了下面的一行小字,身体微微颤抖,竟失手将密信滑落,“小福王朱由崧抵达应天,与马士英,史可法等人会面,但史可法欲推选桂王朱常瀛为明朝新帝,双方暂时还没有谈判妥当;张献忠与左良玉在武昌交战,左良玉大胜收复两湖,张献忠败退四川。”
李自成长叹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左良玉竟然拖着病躯击败了张献忠,交战双方本质上都还是大顺的敌人,然而左良玉是明朝的宁南伯,结合明朝已经准备在南京重新组建政府,即便是他在辽宁战胜清军,恐怕也还要与南明政府大战。和平似乎与他越来越远,永昌皇帝,真的能让天下昌盛吗?
“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陛下,张献忠已经要完蛋了,武昌失守,接下来左良玉进可西征襄阳,宜昌追剿残军,退可凭长江天险,拱卫南明。对我们而言最大的变数是,左良玉会不会北上渡过长江讨伐我大顺。”顾君恩忧心忡忡地回答道,如果左良玉凭借着他多年征募的五十万大军北伐,那么在被大量抽调兵力到京畿预备与吴三桂,清军作战的河南地区恐怕难以抵挡左军的攻势。
李自成摸了摸下巴,似乎实在平复自己的情绪,开口道:“不必担心,左良玉年老体衰,就算他有心北上,身体也不允许他大规模进攻了,左良玉接下来一至两年内必然会将重心放到进川追击张献忠或者扩大自己的军镇地盘对南京施加影响。但对我们来说,渡过长江统一全国恐怕要被大大延缓了。”
李自成随后拿起笔写下一封军书,交予顾君恩道:“你火速赶往河南,将此书交给陈永福,告诫他在我班师回顺天前绝不可以主动交战,一定要有序撤退到许昌,郑州,不可乱了阵脚。”
顾君恩拱手领命,退出了武英殿。李自成也骑马奔向城外,刘宗敏等人已经征集好了军队,只待他一声令下便可向山海关挺进。他骑着自己攻占顺天时的白马,检阅着备战的士兵们,如他预期的那样,这次远征的部队大多数都是陪他征战中原时的士兵,是大顺最精锐,战斗意识最强的铁军。他清了清嗓子,说出了那段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出征演讲:
“诸位,前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图谋一时蝇头小利,竟置家国民族于不顾而降于满人,我们这次出征,不只为了大顺未来基业,更是为了民族安危而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