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亚新秩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新局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回陛下,先前的传言已经调查清楚了,张献忠完全疯了,他在占领地区大开杀戒,只要见到富豪乡绅他就杀,黎民百姓也不例外,只要家中稍有余粮便被他所谓的大西军搜刮走,就连他收养的义子孙可望与李定国都颇有微词,但与左良玉的战事的失败让他彻底撕去之前怀柔的面具了吧。”喻上猷汇报道,实际上大顺在四川地区的情报也越来越少,因为张献忠对于外来商队或居民,不是驱逐出境就是赶尽杀绝。

    “连他的亲信都感到不适吗?那就好办。你觉得张献忠的两个义子,孙可望与李定国,哪个更容易拉拢一些?”

    “以卑职观点,孙可望此人外强而内弱,凌下而畏上。假如我们稍微予以小利,他自然会愿意归顺大顺。李定国则截然不同,此人傲上而敬下,许多大西军都有杀战俘的恶习,然而李定国则不然,他的军队秩序井然,完全不似其他部将似土匪作风,博得平民与底层军官的支持。但可惜,李定国以忠义闻名于世,定然不愿归降我等。”顾君恩分析道,李定国能力虽然暂时还未显现出来,但此人未来远超其父其兄,不利于控制。

    “嗯...,李定国,此人朕曾于崇祯八年,荣阳会晤时见过一面,确实气宇不凡,是能成大事之人,但可惜此人不能为大顺所用。喻尚书,此后多派遣一些使者入川,游说孙可望。告诉他,若他愿意在未来张献忠内部政变时保持中立,朕愿册封他为大顺蜀王,封地西川,世袭罔替。”

    “陛下,政变是何意?”有人不解地问道,虽然张献忠不得民心,但也是底层人反对他,而这政变一般来说执行者都是政权上层。

    “想想看,今天张献忠屠戮士绅平民,原因仅仅是因为丧失湖广战场主动权,此人脑子已经完全不清醒了,随着战事逼近,他会越来越嗜血,越来越癫狂,而当他将屠刀对向己方的时候,政变的种子就会种下。到那时,便是大顺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朕有预感,大顺征服四川会比征服山东还要简单。”

    “陛下英明!”

    李自成摆了摆手,他本人并不喜欢阿谀奉承这一套。他曾经就因为没有向上级行贿而被裁撤,最终逼得他不得不举起造反的大旗,将大明取而代之。

    “牛学士,为何一直沉默不语?其他人都有事要报,你呢?”李自成看向左方的牛金星,平常的他一向是会议的活跃点,然而今日他却过于沉默了。

    牛金星掏出一封报告,递给李自成。李自成念到:“废唐王朱聿键已于三月初从凤阳皇室监牢释放,同时复爵。然而唐王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地,而是随左良玉攻入武昌,传闻左良玉已决定奉唐王为新帝。”

    他摇了摇头,随手将报告搁置一旁,笑道:“这种报告有什么值得朕注意的?这个唐王我也略有耳闻,是一个有德有才之人,但那又如何?他想要称帝?他与皇帝血系最近还要追溯到洪武皇帝朱元璋,这种毫无血缘之人,根本无力竞争帝位。”

    牛金星点头道:“陛下说的不差,然而还有另一篇报告臣未奉上。”随后他又掏出第二份报告,念到:“唐王体贴下属,与诸将士同寝而不愿住在王帐,军事会议中也有此人身影。陛下,再想想看,左良玉已经是病重之人,他如何能在病榻上指挥军队大破张献忠,攻克武昌?想来左良玉已被这唐王架空,真正的掌权者为唐王,由此一来,只要他本人愿意支持桂王朱常瀛继承大统,再加上南京应天府的首辅史可法支持,陛下应该明白我意思。”他直视着皇帝,他的这些捕风捉影来的情报已经编织出一个所有大顺官员都不想看到的现实:唐王朱聿键手中握有五十万以上的兵马,同时他本人是名副其实的皇室后裔,无论是自己称帝,还是像多尔衮一样推举一个小皇帝自己担任摄政,都将是大顺最大的威胁。

    “嗯,本以为手中握有崇祯的直属皇子,南明残余就难以凝聚,但若唐王的能力真如你所说,那么情况就完全变了,现在只能希望他不要与朱常瀛联系上吧。”

    李自敬呵呵笑道:“皇兄不必担忧,本王也有一份密报要念与诸公:桂王朱常瀛已于三月十二病逝于梧州,其子朱由榔承接王统。应天方面已经知晓这件事了,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