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专栏作家,开始在个人博客上连载自己和不同男性打扑克的日记,轰动一时,成为引爆国内博客影响力的一颗炸弹。
没有重生常见外挂的张潮,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影响力开始指数级增长的互联网,来帮助自己破局。
飞快地注册好账号,打开上传界面,张潮用王码五笔,有些生疏地打下了自己第一篇博客的标题:
是“新理念”还是“新应试”?——《新芽》杂志,请向中国文学谢罪!
是的,张潮参与“新理念作文大赛”的方法就是,在舆论上对它进行最猛烈的鞭挞。
新理念作文大赛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确实以其全新的、自由的作文理念,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捧出了像郭小四、韩涵这样明星作者。
但随着比赛的影响力爆炸式增长,从第三届开始,新理念的投稿量就暴增。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也从之前出版的《新理念作文选》、《新芽》杂志刊登的文章以及明星作者的作品中,迅速摸清了这个比赛的脾胃,开始针对性的写作。
中国的学生什么最在行?应试啊!
只要把“新理念作文大赛”看成是一场考试,以过去作者、作品的成功经验为复习材料,自然可以批量生产出符合其口味的应试作文来。
这种情况终于愈演愈烈,导致小四式的“明媚的忧伤”与韩涵式的尖酸刻薄大行其道,反而淹没一些真正的好作者。事实也证明,第一届、第二届以后,这个比赛就没有再捧出任何一个可以和小四、韩涵相媲美的写作明星。
而讽刺的是,小四、韩涵后来也都远离的文学领域,成了商人、车手、导演……就是没有好好写作。
而“新理念作文大赛”举办了二十多届,产生了数百名获奖者,竟然没有一个能成为国内文学的中坚力量。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以比赛为跳板而已。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后来看有些揠苗助长的比赛,这些参赛者中的很多人,能够在生活中沉淀得更丰富,谁说不能冒出默言、于华这样的大作家呢?
不过现在是 2004年,第六届新理念作文大赛正是这个比赛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期。投稿量再破记录,达到 40万份;并且有更多大学参与进来,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但是张潮知道,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所谓物极必反,新理念作文的弊端已经有不少人看出来了,也发出了批评之声。但是相比新理念的巨大影响力,显得微不足道。
原时空当中,恰在本届以后,新理念作文大赛就开始走下坡路。从第七届开始,大学不再免试录取一等奖得主,只给降分录取的优待,直接让比赛的吸引力下降了几个档次。
许多偏科学生,就指望新理念作文大赛那不到千分之一的机会来博取上一流大学的机会。降分录取,能降几分?至少也得考到重点线。有考重点线实力的,有几个会分心去准备参加这个比赛?
所以无论张潮写不写这篇文章,新理念作文大赛这场青春文学盛宴走向衰弱,都是一件注定的事。他不过是提前把它往坑里推了一把而已。
随着写作的深入,张潮打字越来越顺畅,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两个多小时就写完了。文章的最后部分直刺人心:
“当‘新理念’沦为一种新的应试,这场盛宴的主人也从热爱文学、渴望自由的文学少年,变成一群世故油腻的文坛中老年。他们的评选标准成为另外一把收割梦想的镰刀,留下了汲汲于捷径、低头俯首的投机者,斩杀了有文学品格、昂首站立的追梦者。新理念作文大赛已成一个巨大的谋杀现场,死去的是中国文学的未来,而凶手却还在狂欢。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