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雪,下得急,停得也快。昨夜还是漫天飞絮,今晨却已放晴。
天空如洗,湛蓝得近乎透明,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洒在积雪覆盖的屋檐上,映出一片晶莹剔透的银白。
东城胡同里的积雪被行人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青石板路湿渌渌的,融化的雪水顺着石缝流淌,在低洼处结成薄冰。
街边的老槐树枝桠上积着厚厚的雪,偶尔被风一吹,簌簌落下几团,砸在行人肩头,惹来几声笑骂。
胡同口的茶摊支起油布棚子,炉上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茶香混着炭火味飘散在冷冽的空气中。几个裹着棉袄的脚夫蹲在棚下,捧着粗瓷碗啜饮热茶,嘴里哈出的白气与茶雾交织,模糊了面容。
易华伟与岳灵珊踏雪而行,脚下积雪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岳灵珊披着一件银狐裘斗篷,领口一圈雪白的绒毛衬得她肌肤如玉,一双杏眼明亮如星,唇边噙着淡淡的笑意。易华伟则一袭青衫,外罩墨色大氅,腰间悬着一柄古朴长剑,步履沉稳,气度内敛。
转过一条窄巷,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静静矗立,院门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赵府”二字,笔力遒劲,显是名家手笔。门前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露出青石台阶,两侧栽着几株梅树,枝头点点红梅傲雪绽放,暗香浮动。
院门两侧的对联格外醒目: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笔锋凌厉,墨迹如新,显然是刚题不久。
易华伟驻足凝望,唇角微扬:“顾宪成的手笔,果然不凡。”
岳灵珊轻轻点头:“观其字迹,却也有几分风骨,却不知是不是秦桧、蔡京之流。”
“呵呵~,顾宪成的东林书院强调的是—持正不阿,风节凛然,以天下为己任,开东林清议之风。”
易华伟摇了摇头:“标榜太过,实启门户之争,党祸之始。”
“哦?”
岳灵珊看向易华伟:“…师兄此言何意?”
易华伟正想跟岳灵珊解释几句,一名穿着青色棉袄的青年男子从巷口走来。
男子年约二十出头,眉目清秀,书卷气十足。步履轻快,手中捧着一卷书册,目光在院门对联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赞叹之色。
见易华伟二人站在门前,略一迟疑,随即上前拱手行礼:“敢问兄台,这里可是赵南星赵大人府邸?”
易华伟目光扫过青年脸庞,见他眉目疏朗,气质儒雅,不由微微一笑:“正是赵大人府邸,阁下是前来听赵大人讲学?”
青年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拱手道:“正是。”他抬头看向院门上的对联,赞叹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此联气魄非凡,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易华伟笑了笑,淡淡道:“此对联乃顾宪成所提。阁下可曾听过顾大人名字?”
青年闻言,眼中顿时一亮:“顾大人的名字,当然是如雷贯耳……今日赵大人在此讲学,在下慕名而来。”
说着,看向易华伟,拱手行了一礼:“在下苏州冯梦龙,阁下气宇轩昂,不知尊姓大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