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我是贾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1章 先请示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什么人希望孙化贞就此一命呜呼?

    答案是自上而下的算太多了。

    在这个时代工商业高度发达的江南,任何发达的产业,都与士绅脱不开关系。

    如此发达的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收不上商业税就算了,连矿税都收不上。

    民间蕴藏的大量财富都去了哪了?

    一部分用于奢侈的生活,贾宝玉身边小厮就八个,丫鬟也是八个。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土地,具体就是每逢灾荒,饥民在生死线上挣扎之时,就是士绅们狂欢之际。最后还有一部分埋在地下。不是陪葬品,而是藏钱。陈存仁有一本书名字忘记了,提到旧上海有一个名医,每天收的诊费装进坛子里,装满一个埋一个,等他死后挖出来子女瓜分。这就是所谓的藏钱。

    吴晗也提到过一个事情,明末清军都入关了,松江府民间还在选花魁。类似的事情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想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就要有一个健康的财政。

    任何一个朝代在经历过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一定会陷入停滞期,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时候就必须做出改变,也就是所谓的变法。问题是,变法一定会伤害既得利益者。因为变法本身,就是利益分配的调整。

    人都是这样的,即便这个钱不是我的,国家收走了,虽然我也没损失,但就是比杀了我还难受。

    更何况大周的体制本质是家天下,皇室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这种体制下的任何变法,都不是奔着惠及底层民众去的。即便是有惠及底层的初衷,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走样。

    古代所有变法的初衷,都是为了挽救中央财政,延续家天下的统治。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后人在总结前人变法的经验教训后,一条鞭法出现了。

    一条鞭法的本质就是简化税收程序,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说惠及了百姓,而是减少了百姓被盘剥的环节。

    承辉帝搞摊丁入亩的变法,就是把各种苛捐杂税纳入土地之中,目的是方便收税,客观上间接的减少环节,因此惠及百姓。

    不说为了下一代,就算是为了兴旺贾家,也是要占皇帝一边,顺带给李家皇朝续命的。

    每个人都是有自身立场的,站在江南士绅立场,他们对孙化贞恨之入骨是肯定的,谁让你挡了人家的路呢?

    虽然说士绅们锦衣玉食,家财万贯,良田无数,但并不能让他们收敛一下自身的贪欲。他们要的更多。

    贾琏忍不住想到了明朝中期两个出宫的皇帝,一个钓鱼落水淹死了,一个走一路,被火追着烧一路。

    想到同样喜欢出宫溜达的承辉帝,贾琏忍不住一阵担心,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

    魏达很有耐心的等待贾琏的思考,终于见贾琏停下脚步时,轻轻的放下茶杯,看着贾琏。

    “要不要去两江,暂时没法做决定,我需要与陛下当面好好谈谈。我这就给陛下写信,申请回京述职。”

    贾琏只能对魏达这么说,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有限,所以不能尽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