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方上的“贤达”们,这些天是最着急的人。
为啥呢?“贤达”们勾结官府干的烂事太多了。他们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敢刚正面。
贾琏是钦差,手握大义名分就算了,手里还有刀把子。
如果他们勾结官府干的烂事,被知府供出来了,他们担心受到连累。
至于向贾琏靠拢,选边站的想法,这些人暂时还没动作,不是不想,而是天性。
骨子里“贤达”们还是不信贾琏会拿他们开刀的,这是苏州,江南一个省的税赋,苏州占一半呢。
当然了,这是能收上来的。私下里“贤达”们通过七拐八扭的操作,少交了多税,估计他们自己都没个数。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正常的缴税,苏州一个府的税收,能翻一番。
着急是因为无法获悉贾琏的底线在哪?
沈大伯希望通过沈岩传话,奈何沈岩的身份地位与贾琏差太多,他传话能起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贾琏这个人在面对地方“贤达”的时候,那是有案底的。
都说人正不怕影子歪,这帮本地“贤达”,就没一个是身子正的。
贾琏真要查,一定查出点东西,到时候下黑手就晚了,好几代人的积累啊,一朝家破人亡对于就是人家一念之间的事情。
躲是一种本能,实际上大家心理都清楚,根本躲不掉。个人跑路,那么多家产怎么办呢?带的走么?
尤其是在贾琏出重手打击本地黑灰色地带之后,对“贤达”们的力量对比已经呈现出碾压态势。
次日,沈岩还去上班,并且求见贾琏,希望单独谈一谈。
昨晚上沈岩想了很久才明白,不是他沈岩有多重要,而是贾琏故意留一个口子,作为一个沟通的渠道。沈岩的身份不高,还是沈氏族人,恰好在生态位上。当然贾大人讲究,给他办事回报丰厚。至于日后,事情过去了,沈岩会不会被当做发泄愤怒的目标,那不是明摆的么?
江南的“贤达”们,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做了很多,只不过他们在朝廷里使劲,时间上还来不及反馈。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躲出去,这是在等反馈呢。
贾琏很爽快的见了沈岩,并且安排了座位,笑眯眯的让随从上茶。
啥意思呢,这哥们反应过来了,想明白了。
沈岩实话实说,把昨天沈大伯让他打探消息的话,全都交代清楚。
贾琏听了哈哈大笑,给沈岩笑的以为自己误判,变得不自信的时候才开口:“这些人啊,不见棺材不掉泪!”
啊……。沈岩大惊失色,这话可不是啥好话。
“行了,未来几天,不管谁招呼你,都不要搭理就好了。就算你大伯,你也躲着点,躲不开就说不知道。”
沈岩听懂了一些,却没完全听懂,一直到下午才明白,贾琏这番话的真实含义。
隆兴商贸行,苏州地面上排前三的商行,其中生丝买卖做的很大。
这家商行正在营业时,一队神机镇官兵杀上门来了,为首的军官大声喊:“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