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我是贾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1章 回京之日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无论如何,央行一千万元的烂账没收回,就两块地和一堆欠条,学生所为,不过给朝廷留下点颜面。现在内阁与陛下的争执意义不大,关键还是后续的开发。别到时候石景山练出来的钢,价格上比好几千里外运来的苏钢贵,那才是个笑话。”

    这个是一定要提醒的,成本的控制。

    张庭恩听明白了贾琏的意思,仅仅是工人和建厂的成本其实占比不高的,贾琏怕的是,明明一文钱一块的砖头,账面上记的是三文五文,甚至更高。还有就是工程款,这些也都是官营企业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嗯,你说的对,为师还想着,是不是跟研发厅那边先拉拉关系,保证今后产出的钢材能有个保底的销路。”张庭恩看似在说笑,实则是当真。

    贾琏听了忍不住叹息道:“我的恩师诶,您就别操这个心了。这钢厂要是官营,能不能竞争的过遵化铁厂都不知道呢。”

    张庭恩听着微微皱眉:“怎么,你反对官营?”

    贾琏摇摇头:“那不能,学生是官营最坚定的支持者,问题是,铁厂这一类民间已经成规模的产业,官营企业如果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生产说性能更优质的钢材,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是生产普通钢材,很难与民营企业竞争。所以啊,两条退走路,一个是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一个是官督商办,但如何经营,作为监督的一方,只要监督好账目就行,生产经营,绝对不允许插手。”

    “你等一下,为师记性不如以前了,你先写下来。”张庭恩抬手招呼,贾琏坐下,提笔写下一些纲要。

    “你说的技术突破是怎么回事?”张庭恩看着贾琏在写,忍不住提问。

    贾琏停下笑道:“举个例子,弹簧钢板,用于马车减震的,西洋已经有先例,但在学生看来还不成熟,所以委托研发厅的技术部门,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一方面在质量上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其他金属,冶炼合金钢,另一个就是在结构上,以前都是一块钢板,现在能不能多叠加几块呢?年前,学生收到了拉瓦锡先生信,在他和夫人的帮助下,解决了新钢材的配比问题。”

    “你的意思,如果新铁厂官营,以这种新技术入股?还是让官方买断新技术?”

    “这个可以商量,学生只是不想如此优质的资源浪费了,生产上无法匹配巨大的投入。”贾琏没明说,指的还是央行的问题。看似是李元的问题,内阁作为股东,派除的监督人员就没责任么?不但有,还不小。只不过承辉帝出于对李元的失望吸引了注意力,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贾琏则不然,他很清楚央行的结构,甚至内阁在央行出事的问题上,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派出的监督人员,发现问题没有,如果没法先,那是无能。如果发现了不阻止,就是失职。

    所以,贾琏看似答非所问,张庭恩还是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是在善意的提醒,别等承辉帝回过神来,发现责任不能算在李元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再想挽回承辉帝已经留下的恶劣印象,那就难了。

    听懂之后的张庭恩,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此前他还真的忽略这个问题了。原因也很简单,李元是皇帝继承人之一,这个身份让人容易产生错觉,失职的不仅仅是监督的官员,内阁大臣们也有巨大的责任。尽管这其中很大的责任在前任内阁身上,发现问题却是在现任内阁时,所以现任内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是你不说就不存在的事情,如果现在不趁容易解决的时候处理,以后搞不好就变成无法解决的顽疾,造成皇帝与内阁之间永久性的伤害与隔阂。

    张庭恩主导的内阁,力主变法,尽管连连受挫,但大方向上一直在坚持。站在贾琏的角度看问题,变法是必须的。否则最多二十年,整个高层都是一堆只顾着眼前利益的烂人时,帝国就没法自救了。想要改变局面,就只能暴力革-命,砸烂一切重新建设。

    (ps:这个道理看看现在的灯塔就知道了!懂王一开始想结束俄乌,敲诈乌克兰,结果失败了,接着想搞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