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实不怪他。
他初中高中那会儿家里是真有钱,老爸身家几千万,一身的名牌衣服,他确实不需要像别人那样努力。
而在家道中落,父母离婚之前,朱云峰虽然不爱学习,却很喜欢历史。
恰好那位赵骏也喜欢,虽然他们之前闹过不愉快,甚至还打过架,但却不影响后来慢慢成为朋友,两个人时常讨论古代。
他们曾经聊过这样一个话题——假如穿越到古代当皇帝后,该如何发展治理国家。
那时候还太年轻,想法也很幼稚。
满脑子都是杀光奸臣,重用忠臣,然后励精图治,光速发展科技,让帝国旗帜插满世界。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少年热血与盛气还历历在目。
两个人都有相同的想法,就觉得相见恨晚。
可现在长大之后才明白,那时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太肤浅。
什么是奸臣?
什么是忠臣?
忠奸之间真的能分清吗?
还有励精图治又该具体怎么做?
改革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时候考虑过会不会落水吗?
科技又是那么好发展的吗?
你连一个班的人际关系可能都弄不明白,更别说要治理好一个庞大的国家。
如今回头再看那时年少的自己,大抵也只是微微一笑,只当是少年不懂愁滋味,对这个世界认知还远远不足。
初中毕业之后,朱云峰和季赫都去了相对差一点的三中。
朱云峰依旧是买进去的,最后花钱读了个三本。
而赵骏去了更好的一中,甚至听说后来考上了人大历史系。
只是长久不联系,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如果他在自己身边的话,或许还能找他问问如今对古代社会该如何发展的看法。
想来以他人大历史系的才能,应该能帮到自己很多。
朱云峰想着。
或许回去之后,是时候翻翻手机,找找那张快被遗忘的同学录了。
“你是打算从现代带回杂交水稻吗?”
朱标的话打断了朱云峰的思绪,将他从思绪当中拉回了现实。
朱云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不止是种子,还有化肥!粮食增产无非两种,一个是育种,另外一个是肥料。育种方面已经不需要考虑,现代科技帮你们做好,而化肥是增产的另外关键。如果这些都能够运来的话,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大明将很快从亩产三四百斤,飞跃至上千斤,人口也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要那么多人做什么,现在都快养不活了。”
朱棣在旁边嘀咕了声。
朱云峰对着他摇了摇手指道:“错了,大错特错。人口非常重要,因为人口代表着国家的潜力。人口多,潜力才大。当然,印度除外.......一旦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