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窖里的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他说的好有道理 (1/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午时分,朱云峰回了镇里。

    季赫留在县里配合邹婷,先把公司框架搭起来。

    目前公司老板、财务朱云峰一肩挑。

    他给季赫打了一笔钱,但大部分钱都在他卡里,而且具体花费都要报账,倒也不用担心钱乱花。

    现在事情太多了。

    主要的问题是县里的公司就是块招牌,真正的基地在镇里。

    还得回去搞定租地的事情。

    还好现在正是冬天,离明年开春一两个月时间,加上镇里配合,行程上倒也来得及。

    镇农业办那边与朱云峰对接,把镇里目前闲置的土地给他看了一下。

    蓝沙镇户籍人口是七万,但土地却只有四万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而且很多土地都闲置着无人耕作。

    不过实际情况自然不一样。

    户籍人口是户籍人口,实际上七万人常住在镇里的可能不到三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年轻人很少,要么在外面打工,要么在外面上学,中年人也多有在外面经商、工作者。

    所以在劳动力不足,又无法进行机械化运作的情况下,镇里才会出现大量闲置的土地,人均耕地面积会比实际上的情况多很多。

    至少朱云峰作为长子长孙,本身就是本地户口,早年曾经分了一块田。

    爷爷去世后那块地按理说应该被村里收回,毕竟我国的耕地其实不归个人所有,而是归村里集体所有,老人走后村里人会对土地进行再次分配。

    但现在的问题是土地太多了,年轻人对老家的土地也不怎么在意,因而爷爷留下的那块地其实也是扔在那。

    去年村支书给朱云峰打了声招呼,分配到了他名下。

    再加上老爸朱长青以前分的那块地,老朱家三亩田,现在都长满了杂草。

    根据农业办那边的反馈,镇里闲置的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承包价格也基本在五六百块钱一年浮动。

    按照镇长的意思,只要朱云峰想要的话,他给各村里打声招呼,让各村的村支书在各村群里说一声,估计今年租个一万亩还是没什么问题。

    没办法。

    山区就是这么个情况,不像北方平原区可以集中作业,租金也能达到一两千块钱一年,扣除成本搞机械化作业还是有点赚头。

    在他们这边无法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承包个十多亩地就已经算是种粮大户了。

    而朱云峰租地就属于纯亏。

    首先是一年租金五六百看着不多,但无法机械化就只能人工。

    人工开多少工资先不提,单说种子、化肥、农药之类都是成本,而且还看天吃饭,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

    其次是种地的劳累强度比打工高了太多,面朝黄土背朝天,收益也低。

    所以即便是本地人都不怎么种地,在外务工的人听到有人要租种他们的土地,那自然一万个愿意。

    根据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