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窖里的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九章 奉天靖难 (1/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翌日清晨。

    正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底,差不多是阳历六月初的样子。

    早晨的天气还有些清寒。

    小冰河时期的怪异天气是指大范围降温。

    极端天气下,即便是广州、广西、浙江、福建这样的南方夏天也会降雪。

    史料记载,从嘉靖到崇祯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雪的现象,江南地区冻死者不计其数。

    甚至连长江、运河以及南方水乡都结冰冻住,北方河南河北地区,更是堪比冬天的东北。

    到了夏季后,温度也不会升太高,而是持续保持低温情况,白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才四五度,晚上的时候能降到零下二十度。

    例如崇祯十三年就有记载,一名士兵在七月份返乡的时候,河南河北等地还在下暴雪,沿途冻死很多人。

    由此可见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去年冬天的时候南方地区也大幅度降雪,等老朱从洪武过完年回来,长沙都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

    眼下到了夏四月末,南方温度勉强有所升高,白天达到十多度,二十度左右。

    有点像冬天广东时候的气候,总归是与平常不同。

    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

    因为明代非常依赖南方的粮食,粮食通过漕运运输到各地,以此满足全国需求。

    但极端天气下,粮食重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结果现在只能春夏时节种粮,秋冬季节水稻全部被冻死,造成粮食减产。

    加上又有人祸因素,很多南方地主为追求经济利益不种粮食,改稻为桑,种植桑麻棉花一类,让大明缺粮的口子雪上加霜。

    老朱到江南后,马上开始大刀阔斧。杀了大量地主,把土地分发给百姓,立即催促南方种植粮食以稳定粮价。

    预计今年夏秋收割之后,总归能给这个破败的大明王朝喘那么一口气。

    清晨时分,老朱召集一千多名卫士渡过长江。

    江北气候还有些阴寒。

    不过沿途所至,百姓都已经开始种植农田,显然应天府的淮南地区也已经完成了分发土地的任务。

    队伍继续往北,两日后抵达凤阳。

    凤阳在老朱来之前就遭到了张献忠的祸害,老朱的祖坟都被掘了。

    虽然经过后来的凤阳守备太监修缮,但看到祖坟的模样,还是让老朱气得不行,对崇祯的无能,对张献忠李自成的流毒破口大骂。

    又过了几日,小朱棣回了凤阳。

    老朱随即让李文忠至南京,接了傅友德的班,把南京原本的三镇军队加上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权拿住,傅友德则随老朱出征。

    五月上旬,淮南的天气就像是春天的江南,本该炎热的夏季,却满是凉爽。

    凤阳府泗州城北,大明祖陵外,一队队士兵将四周的宫墙包围起来,顺着宫墙往里走,就是长长的通道。

    通道两侧修建了很多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