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就走了。
事实上现在高起潜已经逃跑了十来天了,但杜勋直到现在才通知王家彦。
甚至他觉得大概率把高起潜追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早就派人向北京小报告,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王家彦,撇清自己的关系。
这也是太监们惯用的手段。
反正对于皇帝来说,太监才是家奴,自然会比外臣更加信任。
等杜勋走后,喻安性看到王家彦有些失魂落魄,便说道:“督宪也无需担忧,太祖太宗不日就要抵达北京,谁忠谁奸,自有太祖太宗定夺。”
“希望如此。”
王家彦叹道:“只是本设计吴三桂,请他明日就来山海关,高起潜跑了,要是找吴三桂的话,就怕他不应,反而投了建奴。”
喻安性说道:“纵使吴三桂投了建奴,我们只要守住山海关即可。太祖在南方据说已拥兵二三十万,一路畅通无阻,太宗也已经先一步出发,难道建奴还能打破山海关吗?”
“不行,我必须加紧布置,小心建奴偷袭。如今关内人心惶惶,说不准就有人与建奴勾结,暗中打开关隘放建奴进来,还是要小心为上。”
王家彦说着。
正在此时,外面山西总兵周遇吉进来说道:“报,督宪,巡台,吴三桂传信说今晚就能抵达山海关。”
“今晚就来?不是让他明天到吗?”
王家彦皱紧眉头。
前几日朝廷派去的使者已经去了山海关,带了崇祯的圣旨以及吴襄的书信,赞扬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与李自成死战最终殉国的事情。
等朝廷的使者回去后,王家彦就立即派人去邀请吴三桂,说要宴请他,表彰他为国尽忠的风骨。
整个布局还是相当严谨周密。
虽吴三桂投敌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但其实崇祯和王承恩都没有传出去,连杜勋都只是被密旨抓捕高起潜,高起潜则只能通过猜测来劝说吴三桂。
要抓吴三桂的事情目前也就只有王家彦本人和喻安性这两个山海关最高级别官员知道。
而他们俩一个殉国,一个隐居不出仕,可见忠诚。
所以其实到现在吴三桂听到的事情也是一面之词,并没有实锤。
只不过吴三桂自己也不信自己能够死战殉国,他是什么人自己还不知道吗?
生死关头会选择为大明尽忠?
怎么可能嘛。
“也许是心中急切?”
“不不不,我觉得有问题。”
王家彦沉思道:“高起潜逃跑了,你觉得会跑去哪?”
“去找吴三桂。”
喻安性也毫不犹豫地说道。
高起潜是吴三桂的干爹这件事谁不知道?
吴襄和祖大寿在关外吃了多少败仗,还不是高起潜在帮忙撑腰?
不然换了旁人,早就被崇祯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