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善良的人都死光了,能活下来的都不是善茬。
而且就目前的气候来说,并不算单纯靠重新分配土地,杀贪官污吏,革除弊病就能解决北方的问题。
南方冬天都把运河和许多河流冻住,北方夏天还在下大雪,就已经很能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因此朱云峰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于是派人给长沙的徐达送了书信,让季赫在现代多运输点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先在北方推广。
明末其实已经有红薯土豆了。
但一来这些东西还未全国推广,只在南方地区少量存在。二来16世纪的红薯土豆尚未经过科学育种,产量低下。
所以从现代拿来现成的高产红薯土豆,再辅佐农家肥的制作方法,就能够让北方有所产出。
这样一来,南方在小冰河时期夏天至少有一季度的水稻,北方在春夏秋季节可以想办法种种小麦和红薯土豆,兴许就能缓解目前崇祯朝极大的粮食危机。
而就在朱云峰在北京当皇帝的时候,老朱依旧龟速前进,现在也才刚刚进入河北,预计至少要到七月份才能抵达北京。
除了他带了大量辎重比较慢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棣在沿途没处理的事情他要处理。
包括处决叛国投降官员,杀大量地主劣绅,解放生产力,分发土地给百姓,将查抄的所得用于赈灾,并且鼓励当地流民开荒,兴修水利等等。
这些东西其实不能完全解决大明现有的问题,但却可以简单粗暴地把主要病根给除掉,之后的一些小病小患便能慢慢休养。
因此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却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毕竟相比于在原本就腐朽破败的房子上缝缝补补,当个水泥匠。拆了重建,显然要比前者划算得多。
数日后,到六月二十日,朱棣快赶到山海关之时,多尔衮撤兵了。
此次入关,他损失惨重。
在城墙上和明军拉锯战死伤了三四千人。
本来这只是小伤亡。
结果周安率领的部队赶到,几乎是残忍地屠杀了他在东罗城上的守军。
加上他沿途歼灭的两支千人小队和多铎的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多尔衮伤亡已经上万。
虽然大部分都是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吴三桂、三顺王、一顺公、外藩蒙古、外藩朝鲜等从属军队伍。
但满清建奴的壮丁也伤亡了三千人左右。
这对于丁口本就比较少的满人来说,无异于是个重大打击,几乎是整个满清族群部落四十分之一的死伤,可谓伤筋动骨。
本来如果还有夺取山海关的机会,即便付出惨痛代价,也未尝不能继续。
然而他们好不容易夺下的东罗城都被抢走,甚至对方百余人还出城挑衅,下战书要求野外大战。
满清军队内部已经是士气低落,被打得都没有继续再战的勇气。
见此多尔衮再蠢也知道该撤兵了。
夜里时分,为了防止明军突袭,多尔衮分批次撤退,第一波在六月十八日,接着是昨日,再到今日,最后一批撤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