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宿县杨庄。栓子穿着脏破的军棉袄,坐在村头堑壕上。
太阳已经落山,四周暮色沉沉,十里开外,仍炮声隆隆。天很冷,逼人的寒气仿佛从地面渗透出来,从天上降下来,逼得战士点起了处处火堆。不怕敌人发现火堆,也不怕敌人炮弹轰击。前面还有十纵,彻夜攻击国军阵地。
脚下已经一堆烟头,嗓子也苦涩发干,栓子又点起一支。一亮一暗的烟头,似乎混杂在西边炮火亮光之中。
身后不远,赵鹏举还在发着牢骚:“怎么,还是看不上我们,那就把咱们继续回去打游击啊!”
“我说你小声点不行,让战士们听到了,影响多不好?”郑辉荣在劝。
“影响?政委,打不上仗才是最大影响。”这是马义的声音。
“都给我小点声,你们也不学学旅长,稳坐钓鱼船!”郑辉荣就要发火的样子。
栓子扭头,龇牙说道:“别学我,我比你还急。”
“不是,你还是不是旅长?”郑辉荣摆出三英战吕布的架势,不过现在他是吕布,要对付栓子、赵鹏举和赵大富三个人。
“鹏举说的对,没仗打,老子宁愿再回夫子山。”栓子却仍然不依不饶。
栓子当旅长已是两年零两个月,自从离开夫子山时,他就是旅长,那时还叫五莲山军区独立旅,后来就开始飘摇,像居无定所的孩子。
1947年,国军以45万兵力,重点进攻鲁省。大部队向北撤退,独立旅被留在五莲山和夫子山之间,进行游击战,以吸引敌人兵力。
此后,他们归属过鲁南纵队,国军重点进攻鲁省时,被留在后方打游击,以牵制敌人。后来又成为鲁省兵团独立旅,依然被当做地方部队。
两年了,总是看着兄弟部队接连当主力,当主攻,栓子早就按捺不住,心里憋着一股熊熊烈火。原来风起云涌夫子山独立团,似乎停滞不前,不再有打鬼子时的风采。
这也不奇怪,因为独立团真像“没娘”的孩子。就在独立旅成立之前,寻尚武和李智带着二团、三团、四团,跟随原鲁省军区大军去了东北。
不久,部队整编,五莲山军区被拆分,独立旅与一旅分开时,四团也划拨给齐国志,吴刚又调任八师师长。一年前,即将改编为纵队之前,吴刚在战斗中牺牲。年轻的独立旅像一块补丁。
终究首长没忘了独立旅,还发现这支部队很能打仗,最近又配属给十纵。
经过两年战斗,原来的旅团大都升格为师,但还是旅级,还是原来的编制,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还有炮兵团,特务营,侦察营,运输营——但精明的栓子一直发扬夫子山作风,尽量缴获武器,虽然还是旅,但从兵力,从武器装备来说,绝对算的上一个主力师。
只可惜,独立旅被上了魔咒一般,就是入不了首长法眼。上个月华野在徐州以东碾庄,消灭了国军第七兵团,共五个军,十二万人。这么大的阵仗,独立二师跟随十纵阻敌增援,还是被当做预备队。
国军第十二兵团被包围于双堆集,徐州三个兵团向西南逃跑,其余与之会合,救援十二兵团。独立旅又跟随大军狂奔两百里,拦住杜聿明。本以为要参与战斗,却不曾想,一纸命令,又赶往双堆集。
此时,栓子已知道此仗意义。不到两百里的狭长地带,国军五十万大军已被我包围。如果这次彻底消灭国军五个兵团,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而北平、天津的国军,已被分割包围。
第十二兵团顽固至极,仗打的激烈,敌我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