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曾经的惯例。
再者,人家不远万里,前去高句丽那里为官,冒着的危险何其的大,能得到如此的晋升和赏赐,也是应该的。
也许有命受这些赏赐,却没有命享受呢?
谁又能说得清呢,想到这里,众文武大臣的心情这才好受了许多。。
朱祁钰千金买骨之后,看向了自己的臣子,他要的可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一群自愿去高句丽的杰出人才,只要他们愿意为自己分忧,那么他朱祁钰也会不吝丰厚的赏赐给他们。
无论是官职,还是金银珠宝,他都会给予他们最为丰厚的。
甚至连他们的养育子女、赡养父母,朝廷都可以为他们代办了。
只要他们能够在高句丽尽心尽职。
除此之外,等他们期满之后归来,那么还能获得更快的晋升资历,这都是朱祁钰准备给予他们的。
他就不相信在这样的激励措施下,那些官员就不会动心?
这就如在战场上的那些将士一样,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多财富、官职,那么他们就能够舍身忘死,与敌军死拼到底。
这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文官体系内,也是一样,只要他朱祁钰下到足够的本,他就不相信朝中的文武大臣不会动心。
而只要他们动心,那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甚至,他还要让这个惯例一直形成一个传统,一直的延续下去。
而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思。
此时,既有心动不已者,也有踌躇不前,犹豫不决者。
当然,更有不屑一顾者。
最后一类人,大都是家世显赫,广有人脉的官员,他们和他们家的子弟,就算不去高句丽这个特殊之地为官,那么也能迅速升官加爵。
所以,他们才不会冒着那个风险去什么劳什子的高句丽呢?
去那里坐什么,去那里死吗?
就算不能在京城为官,去地方刷履历,那也必须是富裕的江南才是啊。
怎么可能去那样连个语言都不会的穷乡僻壤呢?
所以,他们绝对看不上的。
而那些犹豫不决者,一方面是因为圣上的赏赐实在太丰厚了,无论是官职,还是其他的方面的赏赐,都是极为吸引人的。
在他们这样人脉不广的官员眼中,这无疑是一种天然的捷径。
谁不想去尝试一番呢?
而且,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已。
只要一过,只要回到京城,那么无疑就会被重点培养,甚至进入六部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混上几年,甚至能进入内阁也说不定。
这简直是极大的吸引。
可是他们顾虑的是,一是家人,皇帝陛下的旨意是不能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