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英上次从海上把那高句丽王室追回所得到的银两,已经足够多了,哪怕只是发放了那二十万将士的粮饷之后,依旧还剩下不少。
而穆英也许是想到了现在大明的窘迫,也许是想让他减轻一些压力,竟然派人把那些银两都给运回来了。
这倒是令朱祁钰既感动,又对这姑娘升起了其他的小心思。
这姑娘每过一段时间就来一道奏折,而且,在奏折里事无巨细,就如前世那笔友一样,把她的近况都向自己倾诉而出。
就算作为木头人,朱祁钰也能知道这姑娘的小心思了。
可他仔细思索了一番去亲征与她相处之事,基本上两个人的见面事有限的。
而且,就算平时会面,那也是有其他人在身边,绝对没有时间去谈论,或者去说其他的什么话题。
再者,自己又不事什么昏君,见一个爱一个,在那样的情况下,哪里有多余的心思去想这些儿女之情。
可以说,他与这穆英之间的关系,刚开始而言,其实也只是很是单纯的君臣关系而已,绝对没有其他任何的私情在里面参合。
可是现在似乎不一样了,这个姑娘所发来的奏折越来越多,而且,与他所谈论的话题也逐渐的开始增多。
不知不觉中,自己给她所批阅的奏折内容也是越来越多。
这可是对于其他大臣从未有过之事。
要知道,给予其他大臣批阅奏折之时,他大都是写上“知道了”三个字,或者“准了”之类的话。若是再多的话,就是给与其一句中肯的建议。
至于再多的内容,也就没有了。
可是在穆英的奏折上,他批阅的内容却是越来越多,洋洋洒洒,足足有数百言之多。
甚至,不觉中都感到这道奏折上的空间已是不够了。
在如此的境况下,他甚至生出了用其他的信纸,来书写自己的内容了。
虽然有些不合时宜,可朱祁钰思索了一番,还是这样做了。
至于一旁伺候的小太监们,则是低眉顺眼装作没有看到,至于心中如何想他这个皇帝,就不是朱祁钰去考虑的了。
反正这些都是自家的奴仆,就算再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恐怕也不敢议论他的这些私事。
至于那穆英如何想的,就试试她的想法吧。
若是高句丽稳定之后,她想回来的话,那么自己就给穆家下一道旨意,恩准她返回京城。
在这样胡思乱想之下,他很快又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准备派往高句丽的那些官员之事。
自从他下旨之后,这件事不但在整个京城,就算在地方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去往高句丽任职三年,就能得到吏部的嘉奖,从而踏上仕途的快车道。
这是很多官员以前从未敢奢望的事情。
虽然大周在历代王朝的基础上,对于科举取士的选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其他的还是存在的,未尝没有私情在里面。
比如家世,皇帝亲属什么的,都会有考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