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将功成满疆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三章 踏过白沙河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刻,郑锦仅带了少数几名心腹护卫,乘坐一叶扁舟,悄然来到对岸,准备迎接太子殿下的到来。

    “老臣郑锦,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驾到。”郑锦一见到钱元昭和国色天香的宇文顺兰,便恭敬地跪下行礼。

    “郑阁老请起。”钱元昭急忙上前将他扶起,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兰儿,这位便是德高望重的郑阁老。”钱元昭向宇文顺兰介绍道。

    “郑阁老好。”宇文顺兰温婉地行礼道。

    郑锦低头谦逊地说道:“太子妃果然蕙质兰心,气质非凡,太子殿下真是有福之人啊。”

    “多谢郑阁老的夸赞。”宇文顺兰微笑着回应道。

    这时,钱元昭才指着居中而立的、约莫三十多岁、身穿戎装的精壮男子介绍道:“郑阁老,这位便是乾朝的恭亲王、定国大将军宇文恪。”

    宇文恪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此刻正眯缝着眼,从上到下仔细打量着郑锦。他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人的内心,直视郑锦的灵魂深处。而郑锦,这位曾经是燕朝兵部尚书,同样以眯缝着的双眼回敬着宇文恪的审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屈与坚定,仿佛在告诉对方,虽然自己两鬓霜白,但亦可以号召整个燕朝将士和百姓奋起抵抗强大的乾朝。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仿佛有火花四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张力。周围的一切都仿佛静止了,只有他们两人的眼神在无声地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那是一场关于意志、关于勇气、关于智慧的较量,每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仿佛在诉说着千言万语。

    终于,宇文恪率先打破了这份沉寂。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郑元帅,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的气质、你的眼神,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毅与果敢,我宇文恪算是见识了。”

    宇文恪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赞赏,眼前的这位对手并非等闲之辈,未来的战斗中,他们必将有一场激烈的交锋。

    “宇文将军,”郑锦面带微笑,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本帅对于将军的大名早已耳闻,将军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更以智慧著称,能够引领士兵屡建奇功,实为乾朝之幸。”

    说到这里,郑锦的眼神变得深邃,他轻轻一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然而,今日我们聚于此地,是为了共商大计。我希望将军能铭记,诚信与公正乃是维系联盟之基石。任何试图以诡计多端、剑走偏锋之行径来破坏和局的行为,都将是对双方信任的极大伤害。”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炬,直视宇文恪:“我郑锦虽非智者,但也深知,谋大事者,应以实力服人,以诚信立世。愿我们能携手并进,而非在暗处较量,伤了和气。将军以为如何?”郑锦的话语,既表达了对宇文恪的尊重与欣赏,又巧妙地提醒了对方,不要妄图在合作的过程中耍弄手段,破坏联盟。

    宇文恪哈哈大笑道:“郑阁老,真乃胸襟广阔、智慧超群之人也!本将军奉皇上的旨意,护送清河公主和驸马来此会盟,协助驸马夺回燕朝的皇位,本就是为了乾燕两国的友好与和平,我自然也是诚意满满。郑阁老的提醒,我宇文恪铭记于心,定当恪守盟约,不负所望。”

    “但愿如此,那就请太子,太子妃和大将军一起移驾瓜州。不过,郑某有个不情之请,就是大将军麾下各路人马,得服从本帅的调度,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此举非为他故,实乃大局为重。”

    宇文恪略一思索,随即爽朗一笑:“哈哈,郑阁老言之有理,恭敬不如从命。但我的手下,若非我亲自指挥,恐怕难以调动。不过,关于南征建州一事,我愿与郑阁老并肩作战,共谋大计。郑阁老为主帅,我宇文恪愿为副手,辅佐左右,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