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几人?”
“就他一个人,骑着驴来的。”
刘达以为曹仁和陈宫会和程立一起来,结果却是让他略为失望。
按理说,曹仁和陈宫应该比程立早到才对。
难道……他们不来?
曹操应该不会这么小气吧。
刘达只稍微想了一下,便急忙吩咐道:“我知道了,这就准备出城迎接,你再去探,看看东郡的曹仁和陈宫到了没有。”
“诺。”
探卒应诺离去。
“快,帮我梳洗一下,我要出城迎接程仲德。”
阿福打来水,帮刘达梳洗换衣,备了马车,趴在车上出城。
到了城外,刚下了马车,又有一探卒飞骑而回,禀报道:“少君,于禁已到城外五十里处。”
刘达大喜:“好,你们再去探,我就在此处等着他们。”
没想到竟是同一日一起到了,这样也好,一次全部迎接了。
想必曹仁和陈宫应该也在路上了。
刘达心中暗喜,脸上挂笑。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曹操接到刘岱借人的书信,便立即把陈宫找来相商。
“公台,刘兖州想要把你和子孝借去助他讨击黄巾,还让我征调三千新卒,这事你如何看?”
曹操当了东郡太守,把郡治所从濮阳移到东武阳,陈宫是东武阳人,又颇有名气,曹操对他也比较客气。
刘岱借人,不但借曹仁,还指名要借他陈宫,这事怎么也得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明府如何看?你心中可愿借?”
陈宫反问道,他想知道曹操心里怎么想的才好回答。
曹操思索一番才回答:“黄巾入兖,我身为兖州一郡之守,本应举兵相助。不过黑山贼时常寇犯东郡,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可若是不借,又如何向刘兖州交待?”
陈宫是聪明人,已经知道曹操心中的想法。
“府君明鉴,年初我们与黑山贼战了一场,死伤不少。黑山贼众比黄巾还要凶猛,东郡不寻求州里相助也就罢了,如何能把猛将借给州里讨击黄巾。我们可以仅给其三千新卒,也算是对刘兖州有交待了。”
“唔,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担心刘兖州若是不能击退黄巾,黄巾会不会入我东郡,万一黄巾和黑山贼两面攻我,那我如何应对?”
曹操担心的也有道理,黄巾现在就在东平国,而东平国与东郡相邻,如果黄巾向西进入东郡,黑山贼再趁机重来,两面夹攻,他曹操恐怕也顶不住。
陈宫笑道:“明府勿忧,前次之战,黑山贼大败,短时内必不敢再来相犯。黄巾就算入我东郡,却有大河阻隔,他们难以过河,到不了东武阳。若是过河,我们则可趁其半渡而击。依宫看来,刘兖州此次若是再败,黄巾必会攻入山阳,到那时,刘公山必死,真若如此,宫愿为明府往说州里,迎明府领兖州。”
曹操哈哈一笑,眼睛眯起:“公台何以对刘使君如此无信心,我闻知刘兖州之子刘达,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