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中盗墓手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关中盗,招牌式盗洞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盗墓这事自古有之。

    前朝时盗墓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上到军阀,下到乡民百姓都普遍参与盗墓。

    因此盗墓技术迎来大发展,逐渐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以长沙为中心衍生出江宁,岭南两个盗墓圈子。

    北派以山海关为界,分为关内关外。

    关外是东三省的盗墓圈子,关内有洛阳,关中,鲁南,晋北,京帮等几个圈子。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独门秘技。

    在之后的盗墓生涯中,我跟这些盗墓圈子的掌舵人,或交流或赌斗,倒是学了不少东西。

    比如名震关外,被称为盗墓祖师爷的姚爷,曾想入关盗墓搞几票大的,但被关内众盗墓圈子反对。

    双方讲数约定赌斗规矩后,我被推举出去和姚爷斗了三场。

    最终我险胜一筹,让他按规矩退回山海关。

    直到他被捕入狱也没再踏足关内一步。

    不过这是后话,咱们先说眼前。

    崔浩的鼻息重了几分,嘴里喃喃自语起来。

    “你说墓里会不会有黄金?去年邻村人种地就挖出来四坨黄金!”

    黄金在任何年代都是硬通货。

    而古董在这个年代,被烧毁砸烂的不计其数。

    这时绝大多数人,对古董的价值都没认知。

    也就是从今年,嗯,我说的是79年,有港商进入内地收购古董开始,古董价格直线飙升,参与盗墓的人也越来越多。

    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都是盗墓的黄金时期。

    我算是这个黄金期,最早投身盗墓的一批人。

    跟崔浩念叨黄金不同,我想到的是章教授讲的青铜器,玉器,唐三彩等重器。

    因为讲这些的时候,章教授顺嘴提了一句,这些都是好东西,在国外是值大价钱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莫名就被我记下了。

    要是墓里真有这些东西,再卖到国外去……

    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我硬生生压了下去。

    怎么可能卖到国外去啊,顶多卖给省城的文物商店。

    还得小心别被发现是刚挖出来的东西。

    不对,我怎么能想着盗墓卖陪葬品,这是不道德的,得想个保住名节,又能获利的办法。

    现在讲起这些,真觉得我当时迂腐到可笑,如同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但我当时就是那么纠结,如同陷入两难困境的囚徒。

    “找点树枝,先把洞口掩上。”

    光天化日下,我不敢再耽搁时间,怕有人过来看到盗洞,于是推崔浩去找树枝。

    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