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公爹,蔡夫人是怕大于敬。
王氏的事情是他们背着老爷子干的,如今对方问起,她有些慌张,不自觉将目光投向一旁坐着的丈夫。
蔡伯钧此时也有些心虚,当时给长子定下王家这门亲事,也是看在对方祖父的面子上,毕竟是当朝户部尚书,权利不小,有这样一门亲家,于长子和蔡府都有利。
可谁能想到,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还没等对方拉巴自家,王大人就倒了。王家的下一辈都资质平平,不得皇上重用,自此,王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蔡伯钧没有从这门姻亲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当然不甘心。
他们兄弟三人,老二蔡仲铄如今在兖州任都司,官至正四品,老三蔡叔铭时国子监司业,正六品的官职,而自己作为蔡府的嫡长子,如今也堪堪混到正五品的礼部郎中。
自己获得家主之位的时候有多么的兴奋自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老二老三的不断升迁,自己就有多么的惶恐不安。
当初老二不顾老爷子的阻拦,自顾自地要走武职这条路,想他蔡府累世的读书人家,怎么能容忍这么一个异类?然而,即便老爷子和家族如何施压,对方还是一意孤行,最终,老爷子放出话去,言明蔡府再无此等不孝不悌之人。而老二也是个有能耐的,这些年来,硬是靠着自己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地位。
对比老二,自己实在差得太远,这几年,他明显能感觉到老爷子对老二那边的态度松动了许多,不复之前那般厌恶。
当今圣上一改先皇重文抑武的做派,自打上位起,便逐渐开始扶持重用武将,朝廷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可都被圣上无情镇压。
或许是压制的久了,那些被一一启用的武将格外的争气,竟还真让他们打退了南疆和北戎,尤其是苏镇北,此人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只他一个人的战功,就能让他们这些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哑口无言。
后来对方出事,他们以为武将也就这样了,谁知道宸王殿下竟然承接了他的衣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用兵如神,而且对练兵也很有一套。
再有他王爷身份的加持和皇上太子的支持,武官发展到如今,竟然也能与他们文官分庭抗礼了。
他这个弟弟,还真是抓住了机会啊。
老二和自己一样都是嫡子 ,当初老爷子瞧不上武官,这才没考虑让对方当家主,可若是老爷子后悔了,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至于老三,官职比自己低,还是个庶子,按理说对自己够不成威胁,可偏偏对方有个好儿子。
老二有一子两女,儿子是他的老来子,才两岁,看不出什么。而老三则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十四岁,小小年纪竟然已经中了秀才,不久后将要参加春闱,若是得中,便是十四岁的进士了,这在他们蔡府可是独一份了,便是放在全国,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有了这样明显的对比,他自然要想方设法往上爬。他清楚自己的能耐,若是失去了蔡府家主的身份,家族的资源便不会向他倾斜,待到那时,他的仕途也就只能止步在五品了。
所以,他不能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蔡府,于是,他便将主意打在了姻亲上。王家不行还有李家、赵家,不管怎么样,他都要给自己的儿子再找个强有力的岳家,再怎么样也比王家强。
既然做好了决定,那王氏自然要除去,和离和休弃都会让外人有所猜测,于蔡府名声不利,索性不如让人“病逝”,倒时候再让鸿谦做做样子,说不得还能捞一个深情的名声,何乐不为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暗地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