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0章 开疆拓土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打促谈的想法很好,只是黎利就只有这一次机会。

    大明却可以有无数次的失败,只要抓住一次,他就永无翻身之地。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主力被歼灭,留在黎利身边只有一堆乌合之众。

    所以在明军扫平路上一些投靠黎利的小土司,和黎利布置的一些阻拦杂兵后,两路大军最终在升龙城下会合。

    这时黎利才想起来和柳升对话,愿意献城投降,重新归附。

    对此,安远侯柳升的回应是:“你不能在快死的时候,才想起大明的威仪,如果把你留下,该如何面对那些因你偷袭而亡的明军,以及边境被他残害的大明子民!”

    黎利见投降无望,一面号召城内军民拼死抵抗,一边偷偷地通过早就准备好的地道,从刚刚建造还没多久的伪皇宫,逃到了城外。

    等柳升指挥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这座城墙比中原腹地县城还矮的所谓都城后,搜遍全城,就只找到了一个地道。

    安远侯看后只感慨。

    黎利这小子,打仗不行,造反和逃跑是把好手。

    没有抓住贼酋,柳升内心还是有些遗憾的。

    但朝廷给他的任务,就是平定叛乱,收复安南。

    柳升也再次听从徐闻的指导,不再节外生枝。

    跑就跑了呗,黎利的钱财都耗费在皇宫建设上。

    还有部分被大明在伪国库内缴获,人则是被明军击溃俘虏,一个既没有人也没有钱的反贼,危害几乎为零。

    数天后,才传来消息。

    黎利已经逃至清化,并且据称顽抗。

    柳升都懒得搭理他,反正朝廷都说了“交趾乃华夏故土,不可弃之”,自己已经完成战略目标。

    从伊犁之战还有后续的处理中,柳升已经琢磨出味了。

    现在朝廷追求的就是稳扎稳打,不追求一次性有多大的战果,只求能把这些吃下的都全部消化,站稳脚跟。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直向前进攻,战果很多,但是却守不住,最终只能放弃。

    漠北草原就是例子。

    永乐大帝犁庭扫穴打过一次以后,这些年慢慢又开始有一些强盛的游牧民族兴起。

    这次新九边的调整,就是让战线前压,稳固已占领地盘,挤压草原部落的生存空间。

    这些都是徐闻在交谈中,有意无意泄露出来的一些信息。

    柳升想了一路,在打升龙城时,终于开窍了。

    因此他根本就不在乎黎利逃去哪里,只要大明的交趾故地收复,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战报到达京师,已经被一场大胜养刁了胃口的内阁和朱瞻基,都觉得很正常。

    安南自古以来就是汉地,明军算半个主场作战,打不赢才奇怪。

    徐闻看到这个战报,却有了其他想法。

    他拉着内阁重臣,还有兵部一干人等,去见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