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的早朝是兴武帝初回京城临时加的,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才会开例行朝会。
兴武四年六月初九,兴武帝在太极殿颁布旨意,册封嫡长子秦弘为太子。
旨意传到后宫,丽妃顿时少了一块儿心病,有时候她挺怕兴武帝因为宠爱她太过而突发奇想选老三当太子,让娘仨一下子被贵妃、大皇子两党同时记恨,儿女尚小,她孤身一人在京,哪斗得过贵妃、大皇子身后的功臣家族?
“母妃,什么叫太子?”
小公主的问题又来了。
丽妃:“太子就是一个王朝的储君,是父皇之后的下一个皇帝。麟儿以后见到大哥要改叫太子哥哥,记住了吗?”
庆阳记住了,问:“可父皇是皇帝啊,大哥当皇帝了,父皇去哪了?”
丽妃忽然酸了眼睛,搂着女儿道:“麟儿长大就知道了,现在不要再问,父皇听说会伤心的,太子哥哥也会伤心。”
兴武帝年长她十七岁,多半是要走在她前头的。
庆阳懵懵懂懂地应下。
丽妃带着女儿去了贵妃的长春宫,封太子是喜事,她要跟贵妃表达喜悦之意。
三位皇子还在太极殿,贵妃正与永康公主说笑。
贵妃饱读诗书,因为当年父亲欣赏兴武帝的仪表才干而为她牵了红线,一则儿女的婚姻大事本就该听从父母之命,二则贵妃见到的兴武帝确实有王者之风,贵妃便心甘情愿地做了兴武帝的贵妾,为其管家教子。
兴武帝登基后,贵妃第一时间想到了立储大事,她以贵妃之尊执掌后宫,又有一位丞相父亲,无论在兴武帝、大臣还是看热闹的百姓眼中,她似乎都该希望自家的二皇子能够继承大位,而这种世俗常见的猜疑便成了架在她们母子身下的火。
事实上,贵妃读史时赞同的便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袭承之法,因为只有早早定死了这个规矩,大臣们才会早早将太子侍卫下一任皇帝忠心不二,才能避免其他皇子为了一个“贤”子不择手段包括拉拢党羽为其造势。
这三年,兴武帝不曾询问她对立储的看法,贵妃也没有机会主动提起此事,现在好了,大皇子成了太子,她只要继续做个安分守己的贵妃,时时叮嘱二皇子要恭敬太子,自能避开宫外的是是非非。
贵妃的喜与丽妃相似,永康的喜就是发自肺腑地为胞弟高兴了。
祖母去世那年,弟弟刚五岁,永康已经八岁了,祖母走前单独跟她说了很久的话,说她们姐弟俩可怜早早没了亲娘,说贵妃虽然看起来对他们很好,但贵妃肯定更偏心二弟,等父亲真的坐上龙椅,贵妃肯定会为二弟争取。
祖母说,弟弟年幼不懂事,让她千万别被贵妃的表象骗了,让她做姐姐的必须盯紧弟弟保护弟弟,如果弟弟被贵妃养傻了,她要记得替弟弟争太子的位置。
永康把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九年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如今她要出宫了,再也无法近距离地守着弟弟,这时父皇册封弟弟为太子,无意是喂了永康一颗定心丸,同时消除了她心里“父皇有了新妃忘旧妻,只偏疼二弟、三弟、妹妹”的酸涩念头。
庆阳一直觉得大姐姐有些凶,板着脸的时候比笑容多,但今日一进来她就看到了笑容灿烂的大姐姐,眼睛弯弯的,露出来的几颗牙白白的,上次大姐姐这么笑,还是二哥跑着跑着摔了个大跟头……
大姐姐开心,庆阳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永康先看丽妃,见丽妃不擅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